東湖論壇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清杰寄語
“院士爺爺,我知道!青銅器主要是銅、錫、鉛三種金屬組成的合金。”10月21日,作為2023東湖論壇分論壇之一,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論壇在武漢經開區舉行。
在論壇的院士科普報告環節,經開區三中七年級四班的龔逸軒高高舉起小手,自信回答著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張清杰提出的問題,其準確的回答讓張清杰院士連連贊嘆,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張院士以《神奇的材料與人類文明》為題作科普報告,從“材料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材料與顛覆性產業技術”“武漢理工材料人的貢獻”三個方面闡述神奇的材料與人類文明。報告中張院士以變形金剛、蜘蛛俠、點石成金等廣為人知的影視作品、傳統故事為引,生動形象地向大家介紹納米機器人、現代芯片制備流程、高分子原位碳化梯度防護材料等前沿科技知識,為參會嘉賓尤其是參會的青少年們打開了“材料科學”之窗。
報告過程中,張院士還邀請兩位參加論壇的學生上臺,與他一起做實驗。只見張院士拿出一個拳頭大小的方塊,方塊中有一個小風扇,他將方塊輕輕放在學生的手臂上,方塊與帶有體溫的皮膚接觸瞬間,小風扇竟轉了起來,再將方塊放到衣服上,小風扇又停止了轉動,這一現象讓孩子們大呼神奇。張院士解釋這是一個溫差發電實驗,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種新能源技術,只要溫差發電組件的熱面有熱量輸入,在組件冷熱兩面之間建立起溫度差,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直流電發出。
“院士爺爺講的很有趣,向我們展示了材料在人類文明歷史上的發展與影響。”黃陵中學學生張智雅說,張院士的報告讓她明白了人類對材料利用的光明前景,也激發了自己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論壇還設有青少年車模展示區,武漢經開區實驗小學、武漢經開區神龍小學等學校的學生現場拿出自己制作的各式車模向參會嘉賓展示功能。“我們學校始建于1997年,那個時候學校就以“車”為載體,挖掘汽車文化中的教育寓意,提出了“適志篤行 馳騁未來”的理念,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車文化主題活動。”接受記者采訪時,神龍小學五年級(7)班的姜萊正站在學生親手制作的車模展臺前,侃侃而談。“這是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的新能源汽車模型,我們采用PBL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通過科學、信息技術和美術等多學科整合,用兒童畫、3D打印、積木拼裝不同形式設計自己的新能源車。”
該校老師表示,小小的智能汽車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今后將繼續努力讓每一個孩子贏得創新發展的主動權,提高探究實踐的能力,引導學生們在科學的海洋中追求新知、探索未知。
記者:張宇馳
攝影:劉煉
通訊員:王飛 宋一鳴
責編:一冰